曾经流行在农村的古语,虽然不华丽,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,比如“借米不借柴,借衣不借鞋”,蕴含着很多人生智慧。 “借米不借柴,借衣不借鞋”,表面意思很明显,就是米、衣服可以借,柴鞋不能借给他人。

衣服要钱,鞋子就地取材(草鞋在古代很常见)。借衣服的人通常有重要的外出活动,比如参加宴会等,在“远看衣裳近看人”的时代,没有一两件好衣服出门,人们会看不起他们。

不借鞋有两个实际原因。一是每个人的鞋码都不是一般的大,很难找到“合脚”的。二是脚是人体最脏的部位。被踩的人穿的是自己的鞋不要紧,穿别人的“又脏又臭”就很尴尬了。

另外,从情感上来说,鞋子是个人隐私产品。鲁迅曾经说过,人的联想能力是超强的。鞋子可以与脚相关联,而脚可以与某物相关联。鞋子和个人隐私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。以前有个词叫“破鞋”,意思很明白。所以鞋子借不出去的原因有很多。